近日,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重點督導檢查第一督導檢查組(下稱督導檢查組)在中煤能源新疆鴻新煤業有限公司葦子溝煤礦(下稱葦子溝煤礦)井下檢查升井時,架空乘人裝置遭遇故障。帶隊的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安全總監商登瑩乘坐的吊椅在通過第三個繩輪支架時突然卡住,緊隨其后的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礦山安全監察專員李大生的吊椅鋼繩卻繼續運轉,眼看兩個吊椅越靠越近,緊急關頭,他起身抓住緊急停車保護裝置控制繩,兩個吊椅在相距幾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葦子溝煤礦用架空乘人裝置在礦井斜巷運送人員,其工作原理類似于地面的旅游索道。吊椅是一個鐵架,頂部用于卡住索道,底端前后連著腳踏和座位,該裝置又被稱為“猴車”。
在長約1200米的斜巷礦井升井過程中,卡停的情況接二連三地發生。約25分鐘行程,用了近兩倍的時間。“那什么時間裝呀!跟人車要配套呀,同志!要是搶險救援,有傷者怎么辦,怎么聯絡,怎么管理?”“早一分鐘上來,就早一分鐘的希望。”督導檢查組在企業突擊檢查時態度嚴厲地說,關乎性命之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督導檢查組在井下檢查
“應急廣播沒有,你們就不能多弄幾個信號(有線調度電話)。”李大生跟企業負責人說。架空乘人裝置問題解決過程中,李大生向上走的700多米,僅發現一處信號聯絡點。通訊聯絡裝置通過“一停二下三上”的信號,與架空乘人裝置上下兩段的操作室進行聯絡。督導檢查組在礦下發現掘進工作面頂幫破碎未采取措施加強支護的問題
記者坐在吊椅上看到,工作人員隔著百米距離大聲喊話,用礦燈發信號溝通。在嘈雜的礦井中,經常是聽不清,也看不明白信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多次停車后,督導檢查組再次拉繩時發現緊急停車保護失效。“架空乘人裝置每班有人試驗嗎?有人檢修嗎?有人維護嗎?”督導檢查組連續追問。
早上督導檢查組出發前,在煤企名單上隨機選中了這家在建的煤礦企業。從呼圖壁縣城驅車約2個小時來到了山溝中的煤礦企業。
呼圖壁縣隸屬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北部。縣里現有15處煤礦,“4·10”透水事故企業豐源煤礦也在其中。“4·10”事故發生后,葦子溝煤礦一直處于停工狀態。督導檢查組抵達企業聽取負責人介紹完基本情況后,兵分兩路同時行動。一路隨機抽查企業地面調度室等主要場所并下井檢查;另一路查閱企業資料,與政府、監管部門、企業三方座談。
督導檢查組與企業人員交流
對于督導檢查組提出的問題,企業負責人也覺得很“委屈”。
葦子溝煤礦有2個煤層經評估為突出礦層,揭開突出煤層前礦井未形成瓦斯抽放系統。“我承認有違規行為,但是你讓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沒有辦法解決。”企業人員說,“我們有(瓦斯抽放)系統,但是這個地方沒有貫通,井下過不來,不可能從地面繞進去。”“這是規定!”督導檢查組專家強調,并解釋說“企業可以做臨時抽采系統解決這個問題”。從交流中可以看出,企業對于標準、規范并非一無所知,而是進行了“斷章取義”的改造。企業執行標準只看有利的部分,而忽略有約束的部分。
現場交流時,李大生跟企業負責人說:“我認可企業想早點出煤的想法,但是咱得按照規矩干!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李大生指著煤礦采掘工程圖問企業負責人:“你這,一點都不考慮工人的感受!”“如果是你們家的孩子,在這里上班,天天爬500米垂深的斜巷,你愿意讓他們來嗎?”李大生推心置腹道。由于企業違反施工順序,在一期工程未完成前,便進入二期工程施工,導致風井施工人員需要步行爬行垂深達500米的斜坡巷道前往工作區。可能外行人不太能理解這500米垂深的含義。督導檢查組專家告訴記者,按照行人斜巷不超22度計算,500米的垂直升降意味著井下約2公里的上下坡路程。記者跟隨督導檢查組在井下檢查時,身著秋衣、絨衣和膠鞋,在傾角20多度的斜巷中行進大約160米的距離后,全身大汗淋漓。在升井時,又會被通風設備抽進來的空氣吹得打寒顫。
俯瞰中煤能源新疆鴻新煤業有限公司葦子溝煤礦
經過細致排查,督導檢查組共發現30多項問題,其中包括瓦斯檢查漏檢、不按設計施工、防突措施未執行等多項重大安全隱患。督導檢查組要求企業提高法律法規標準意識,從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建立、落實、考核入手,建立健全“明責、知責、履責、問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不要簡單地看一條條的問題,每一條都是要命的。”李大生強調。
督導檢查組在地面隨機抽查時發現風井防爆門用鋼管擋住,一旦有沖擊波將不能打開
鑒于發現的問題,督導檢查組指出,不能一停了之,并提出四項要求:二是要求企業補充地質勘探,根據勘探情況需要修改完善礦井初步設計和安全設施設計的,要及時進行修改;如需要重新履行變更審批手續的,要及時按程序報批。三是要求企業對照《國家煤礦安監局關于開展煤礦安全自檢自改工作的通知》規定的221項內容進行自查,政府監管部門按照《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全面深入開展煤礦安全生產大排查的通知》的要求進行排查。四是要求葦子溝煤礦針對發現的隱患,特別是重大隱患,要拿出具體措施,逐項整改、舉一反三,確保不安全不復產。
督導檢查組查閱資料
督導檢查組查閱資料發現葦子溝煤礦(屬中央煤企)隸屬呼圖壁縣監管,不符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中關于“中央企業煤礦必須由市(地)級以上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負責安全監管,不得交由縣、鄉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負責”的要求,存在監管“層層下放”的問題。資料顯示,呼圖壁縣現有煤礦15處,產能規模為每年1538萬噸,但縣里負責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的人員僅有一人,存在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據呼圖壁縣發改委相關執法記錄顯示,今年以來累計組織開展執法檢查71礦次,實施行政處罰僅2礦次,罰款僅5萬元,存在執法不嚴、處罰力度不夠的問題。
督導檢查組在企業隨機抽查
在經歷了兩個半小時的下井檢查,又聽取督導檢查組各位成員的問題匯報后,督導檢查組組長、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安全總監商登瑩用“震驚”一詞來描述他在企業親眼看到的問題以及督導檢查組發現的問題。商登瑩表示,企業在工序、組織、思想意識、法律意識等方面都存在問題。他要求企業按照大排查的要求逐項梳理整改,相關部門按要求、程序嚴格執行監管。各方從思想上重視問題,按照梳理出來的問題反饋整改結果。商登瑩強調,停產企業不能簡單復工,要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問題才行。商登瑩介紹情況時表示,督導檢查組不僅僅是來企業找問題查隱患,也是從管理上查一查國家部署工作的落實情況,看看新疆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是怎么抓,怎么做的。希望通過國家監察,地方監管,讓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大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督導檢查組返回到昌吉市的住地時已經23點,當天工作還沒有結束,每天督導檢查組都會匯總梳理當日督導檢查情況并報告給國務院安委辦。看著不斷的群消息,手機顯示已經是27日凌晨。記者想起白天在礦上檢查時,無意中發現當天是周六。督導檢查組成員笑著告訴記者,“(應急管理部)部里的工作沒有周末”,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第一督導檢查組6月23日從北京出發,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開展重點督導檢查,工作將一直持續到7月9日。
(以上資源來源于煤文化,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