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病防治堅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鮮明導向,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和顯著成績,特別是在采用工程手段進行源頭治理等方面,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處于“并跑”“領跑”位勢。
“但是,我國職業病防治依然任重道遠,特別是塵肺病防治等還存在薄弱環節,部分企業投入主動性不足、行政監管不夠有力、社會監督缺失,一些生產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超標,嚴重威脅職工和周邊居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兩會之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指出。他經過調研發現,當前,我國職業病新發病例年均在2萬人以上,每年新增病例與死亡病例遠遠超過安全生產事故。截至2020年底,我國累計報告職業病101.1萬例,其中職業性塵肺病90.4萬例,約占89.4%,60%以上為煤礦的煤工塵肺,全國煤礦每年因塵肺病死亡人數約4000人,遠遠超過煤礦安全生產事故,嚴重制約健康中國建設,影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因此,袁亮指出,落實“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加快推進我國礦山“空氣革命”,重視粉塵源頭治理與職業健康保障工作迫在眉睫、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納入“十四五”規劃,提供頂層設計指引。完善政策規劃,將煤礦粉塵源頭治理與職業健康保障納入《“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把相關領域重大科技難題與技術裝備研發納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指南,為我國煤礦職業健康持續改善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引領。其次,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資源保障機制。制定實施煤礦職業病防治制度規范,開展職業病源頭防治技術創新與工程示范建設,利用財稅、金融等宏觀調控辦法行政監察等手段,引導煤礦企業統籌做好日常經營、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工作,推動加強職業病源頭治理專項資金保障,加大粉塵等職業危害治理、職業健康危害研判與篩查、職業健康智能預警等科研投入力度,夯實煤礦企業職業健康管理主體責任,為我國煤礦職業健康工作提供基礎保障。最后,創新社會參與體制,強化社會支持保障。支持有條件高校建設煤礦粉塵防控與職業健康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煤礦職業健康工作提供社會保障,建設煤礦職業病預防監測平臺,建立和健全監測網絡,實時掌握全國煤礦粉塵等職業危害因素、塵肺病防控等動態,定期發布重點煤礦企業職業病防控信息。全面推動我國礦山“空氣革命”,服務廣大礦工生命健康。
![圖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M7XBd0NfUMJCjd8f2Gn4m5tu6RmY7QIeicFYvQfZiaWVcM3gibDibmPI2ic9gZ3uHn6Y7nnr8NLGObkwBW4iajuBwics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以上資源來源于煤文化,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立即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