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黄片毛片国产|毛片大全在线观看|久久无码中文日韩综合专区|亚洲精品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全國服務熱線:0351-4378829

新聞資訊

聯系方式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

電話:0351-4378829

傳真:0351-4378829

郵箱:dibaonengyuan@163.com

官網:http://sdbeier.com

媒體報道

攜手為保護地球投資|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彭東曉訪談

日期:2022-04-24 人氣:3059

4

世界地球日

2022年4月地勘專刊

圖片


彭東曉,山西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地質勘查局黨組書記、局長


《映像》雜志社(以下簡稱《映像》):彭局長好,通過前面的系列文章,讀者對山西這片土地有了初步了解,對地勘工作者也有了粗淺的認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地勘隊伍的作用,廣大地質工作者也為山西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地質工作本身特點也高度體現了奉獻精神,但很少有人知道你們。個人覺得,你們太低調了,是源于與大地打交道的緣故嗎?

彭東曉(以下簡稱彭):地質工作以野外工作為主,地質人長年奔波跋涉在山區、戈壁、林區、草原,遠離都市生活,天為被、地當床,櫛風沐雨、披星戴月,為國家找礦找水,為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默默奉獻,形成了“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的“三光榮”傳統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四特別”精神。我想隨著地質工作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隨著社會各界包括你們新聞媒體對地球、地質工作的重視和宣傳,人們會越來越關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會更多了解地質工作和地質人。

《映像》:地質人如何從專業的角度看待地球?

彭:地球是目前宇宙中發現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多姿多彩而充滿生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如今,地球已“人到中年”,擁有46億年的歷史。地球科學是專門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和運動過程的一門基礎科學。地質工作者以地球科學為指導,研究地球演化、地質構造運動、地殼表層水巖相互作用與成礦規律,尋找能源資源寶藏及地下水資源,重在科學開發利用資源、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有效防治地質災害。人類文明只有不到萬年的歷史,現在人類對地球的探測也只達到1.2萬米的深度。地質工作者是地下情況的“偵察兵”,對地球充滿熱愛和敬畏。我們也希望通過不斷探索地球奧秘,保護地球環境,守住我們唯一的美麗家園。


彭東曉率隊深入五勘院太原蒙山景區不穩定邊坡治理項目點調研


《映像》:再次向你們致敬!看過這些文章的人們還知道,地球深處的寶藏,都是地質人千辛萬苦,甚至是付出生命勘查尋找出來的,我們這些局外人,卻一直在理所當然地享受這些寶藏與資源,似乎寶藏可以自己從地下跳出來一樣。對于大眾這種心態,您能不能簡單做個普及,比如說:一種寶藏從開始發掘到用于生產生活,需要怎樣一個復雜而艱難的過程?

彭:地球賦存的各類礦產資源是地球億萬年構造運動的產物,但多數深埋在地下。人類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的過程。地質工作者發現一處礦產寶藏,要通過區域地質調查、遙感解譯、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調查等基礎性地質工作發現找礦線索,確定找礦范圍,圈定找礦靶區,再經歷鉆探等多個工作階段,確定礦體的準確位置、形態、規模和資源儲量。探明一個礦,一般要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礦產從探礦、采礦、選礦、冶煉加工,地質工作者和礦業工作者,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點燃了人類工業文明之光。

《映像》: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讓人感動極了。那么在世界第53個地球日到來之際,你們這些“與大地對話的人”準備與地球展開怎樣的“對話”?

彭:地質工作一直是國家經濟建設的先行兵。研究地球,保護地球,科學利用地球資源是地質工作者的職責。在世界第53個地球日到來之際,山西地質人首先要認真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履行好“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做好地質災害防治”三大職責,為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出地質工作者應有的貢獻。在服務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決策、山西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和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以及全省“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方面:一是加強全省基礎地質工作,不斷提升全省地質工作程度和對重大地質問題的認識。二是加大地熱、煤層氣等清潔能源的勘查力度,為全省從傳統能源大省向新型綜合能源大省轉型提供資源保障。三是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高我省戰略礦產保障能力。四是支撐全省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服務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五是做好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處理等技術支撐服務,保障全省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地球好,人類才能好。所以探究地球、保護資源環境,是我們永恒的使命。


彭東曉(右)在211地質隊承擔實施的高陡邊坡地質災害隱患治理項目現場調研


《映像》:沒錯,所以說一定不是所有的寶藏都可以無條件、無窮盡開發,一定會考慮到生態環境,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那么對于礦山開發,會考慮哪些條件呢?

彭:礦產資源的開發確實會對礦山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不科學的采礦活動會造成地表、土地、植被、河流、地下水含水層結構的破壞,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和地裂縫等地質災害。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安全意識的增強,現在的地質勘查和采礦活動,都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和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因素?,F在的礦產資源勘查,既要開展資源勘查,找到礦產寶藏,又要開展技術經濟可行性評價,分析市場形勢,確定開采方法,估算開采成本,評價開采可行性,還要分析評價開采活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為后續采礦活動制定生態保護和修復方案。

《映像》: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了,“綠水青山”的面貌清晰地呈現在面前。您能從礦業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角度給讀者說說嗎?目前主要破壞包括哪些,破壞情況如何?

彭:人類文明的進步是一個不斷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水平的過程。工業化給人類提供了各類豐富的工業產品,極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資源的開發利用、現代工業生產也造成水、土壤、空氣的污染和植被破壞,現在人們關心的霧霾天氣、飲水安全、地球溫度升高等問題都與人類生產活動息息相關。具體到礦業開發,礦產資源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雖然會創造很大的經濟價值,但浪費了、用完了也就沒有了。歷史上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大干快上、私挖濫采確實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比如地表植被的砍伐、廢棄礦山礦渣的亂堆亂放、地下水抽排造成的水位下降和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地下采空形成的地裂縫和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質災害問題。山西作為礦業大省,這方面的歷史欠賬更多,問題更嚴重。好在,現在都有了很大改進,從勘查到開發都比較重視環境保護,倡導綠色勘查,綠色開發。

《映像》:之前看到過消息,你們參加了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彭: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安排了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山西忻州、太原、晉中、呂梁、臨汾、運城六市29個縣都在治理范圍之內。山西省地質勘查局發揮專業優勢,承擔了全省項目方案編制和一半以上的項目施工任務?,F在第一批項目任務已全面完成,第二、三、四批項目正在實施或準備實施。這些項目完成后,將對改善我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映像》:這幾批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涉及多少個歷史遺留廢棄露天礦山?面積有多大?本著什么原則來進行呢?

彭:這四批歷史遺留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一共涉及1300多個廢棄露天礦山,面積大概有4000多公頃。礦山生態修復本著消除災害、恢復地貌和植被、涵養水源等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水則水,全面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減少水土流失,保護和涵養地表和地下水源,最終達到復耕和復綠的目的。

2021年12月1日,新組建的山西省地質勘查局和山西地質集團舉行揭牌儀式


《映像》:我們期待,地質人妙手讓舊貌換新顏。另外,以前不知道,我們身邊還有那么多地質公園,更不知道我們熟知的一些景點叫地質公園,比如五臺山、壺口瀑布、寧武冰洞,這些獨特的景觀原來也是由大地構造運動形成的。對于這些地質遺跡應用什么方式去保護?

彭:山西特殊的大地構造位置、得天獨厚的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條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演化中,留下了獨特的地質歷史印記。山西境內地質遺跡具有數量多、級別高、分布廣的特點。全省已查明重要地質遺跡168處,批準建設國家級地質公園11個、省級地質公園8個。地質公園的建設將對保護地質遺跡、普及地球科學知識、開展旅游活動、促進地方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地質公園內一般禁止采礦、建設、森林采伐、造地等活動,減少人類生產、生活對地質遺跡、景觀的破壞和影響。通過開展地質旅游、地質科普,提高人們對地球科學的認知,使人們增強對地質遺跡的保護意識。我想,通過加強地質公園的強制保護和人們對地球科學認知提高的自覺保護,地球演化留給人類的豐富歷史遺跡一定會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

《映像》:一年前,山西省地質勘查局與煤炭地質局合并,成立了新的山西省地質勘查局。我想讀者也很想知道,現在的地質勘查局規模有多大,地勘工作都包含哪些內容,區域分布是否都在山西?

彭:我省地勘單位改革涉及人員多、 利益訴求多、歷史遺留問題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 林武書記牽頭掛帥、親自謀劃、靠前指揮,藍佛安省長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省地勘局黨組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有組織、有紀律、有步驟推進機構合并、人員轉隸、壓編減人等重點改革任務,“一局一集團”的新體制新格局正式確立。這一改革模式,在全國地勘行業改革中是一種新的實踐,得到多方面的積極評價,實現了“事企分開”徹底、核心團隊不散、職工干勁不減的“三贏”局面。兩局合并后,現有在職職工7000多人、離退休人員9000多人,是全省隊伍規模最大、專業門類最全、技術力量最強的地質勘查隊伍。在省地勘局黨組領導下,局和集團共同履行“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做好地質災害防治”三大主責。集團圍繞能源資源勘查開發、生態保護修復、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察與施工、地質延伸產業、實驗測試、測繪地理信息、海外勘查貿易“八大產業板塊”開展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工作與市場業務,推動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F在地勘隊伍的工作以省內為中心,輻射全國十幾個省,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同時,我們也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多個國家搭建商業平臺,開展基礎施工、城鄉供水、地質勘查、礦業開發等工作,為山西企業走出去貢獻地勘力量。

《映像》:經您這么解釋明白了,山西地勘工作不僅僅在山西,甚至不僅僅在中國,還輻射到非洲地區。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攜手為保護地球投資”,我國的活動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那么作為專業的地質人,你們想對普通民眾說些什么?我們大家又能為地球做些什么?

彭: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礦產資源更是不可再生的。地球生態環境關乎全人類的命運,也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和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應該成為每一個地球人的共識。我們地質人愿和大家一起,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綠水青山,攜手保護我們的地球。當然也希望全民參與進來,人人都能珍愛地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映像》:相信今后有一天,讀過這篇文章的人會在山野與地質人擦肩而過。盡管無法當面表達一下敬意,但面對每一座山、每一條河,一定會對地質人心存敬仰。也期待你們,在為人類發現更多資源的同時,用你們專業的雙手、智慧的頭腦、熾熱的心靈和肩負的使命,將地球美化得更好。

彭:謝謝《映像》雜志對地質工作和地質人的關心和理解。山西地勘單位的改革剛剛落地,新時代山西地質事業的發展也剛剛起步,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山西地質人一定會交出一份優秀的時代答卷。

《映像》:我們共同期待著!PICS


你覺得這篇文章怎么樣?

00
新聞資訊單位簡介業務介紹黨群工作客戶服務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