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的消息,請注意查收。”7月11日,網約車司機李師傅的手機上收到一條來自祥睿能源的短信,上面清晰地告訴他充電站有優惠“綠電”,并附上預約鏈接。祥睿能源與太原龍投集團旗下充電場站合作,依托能源互聯網新技術,建立消納新能源電力的響應機制,從源端到用端實現一站式“綠電”交易。這種新模式促進了新能源“綠電”的有效利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加快推進能源互聯網建設,是我省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一個縮影。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把碳達峰碳中和作為牽引舉措,創新思路、先立后破、通篇謀劃,扎實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清潔能源優化組合,堅定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
- 如今的山西,煤炭先進產能占比突破7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到34.3%。2021年,山西煤炭行業生產效率明顯提升,原煤產量達到11.9億噸,以長協價完成16省(區、市)4356萬噸電煤保供任務,為國家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貢獻。
兩公里多長的藍色管道走廊蜿蜒山間,源源不斷地將粉煤灰輸送至山頂,注入400多米深的地下,開啟礦山資源開發利用的新模式。這是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屯蘭礦“采動覆巖離層區注漿充填技術”的實施場景,該技術可將固廢巧變產業“新寵”,實現“吃灰吐煤”的雙贏效益。
煤礦綠色開采是新型煤炭工業的主攻方向。山西焦煤以技術創新為引領,聚焦綠色開采,圍繞企業發展與礦山生態現存矛盾,與各大院校、科研單位協同聯手,展開一系列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廣泛推廣應用無煤柱開采、充填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等新技術,實現了礦井由“黑”變“綠”。不僅如此,山西焦煤還積極推廣無人生產、少人巡視、遠程操作等數字化技術,穩步提高開采智能化技術與裝備水平。
煤礦綠色開采,智能化是趨勢。我省積極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和綠色開采。印發《2022年度全省深入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方案》,將任務全面分解到各市、各集團;組織《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導手冊》培訓,下發文件對培訓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在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的同時,我省加快光伏、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的發展,推動能源供給由單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綠色轉變。“十三五”期間,全省風電裝機年均增長24.16%,光伏裝機年均增長63.22%;光伏領跑基地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位居全國前列。
發展抽水蓄能是山西新能源消納調峰的最優方案,是推動儲能規模化發展的有力抓手,對于促進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賦能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5月5日下午,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全省抽水蓄能項目推進視頻會,就全面加快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我省將確保今年開工2個以上,今明兩年開工7個以上,力爭10個重點實施項目全部開工,在“十四五”抽水蓄能全面提速階段創造山西奇跡。
同時,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我省抽水蓄能調整納規,國家能源局將我省上報的8個項目調整為“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山西成為抽水蓄能中長期規劃發布后首個新增納規項目得到批復的省份。
我省能源供給革命全力推進,能源消費、技術、體制革命和國際合作等也邁出新步伐。電力現貨市場有效助力電力保供,顯著提升了新能源消納能力,電力市場化改革領跑全國,構建起“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的完整電力市場體系,結算試運行總天數全國第一。增量配電網改革工作列入全國第一梯隊,26個試點項目覆蓋全省11市,試點數量位居全國第4。多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獲批。國家超算中心(太原)、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獲科技部批準建設。減碳零碳負碳技術取得突破。大唐國際云岡熱電廠建成世界首個自煤電煙氣中捕集CO2并轉化為碳納米管的小型工業化示范生產系統。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成功舉辦,彰顯著山西在能源革命領域開放合作的巨大潛力。
6月份,山西焦煤西山煤電斜溝礦依靠快速掘進體系,優化生產組織,加強精益化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23108材料巷單月進尺達到518米,創出今年單進新水平。
能源保供,全力以赴。山西焦煤成立以董事長、總經理擔任組長的領導組,組建8個工作專班,構建起上下聯動、合力攻堅的全鏈條責任體系,開通增產保供綠色通道。科學制定生產計劃,以日保旬、以旬保月;優化工藝、升級采掘核心裝備,進一步提高煤礦單產單進水平;制定一礦一策措施,確保各生產礦井盡早達產達效。
促開發與優布局并舉,有序推進能源增量保供;促發展與強消納并舉,更好發揮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作用;促升級與延鏈條并舉,提升煤炭清潔高效深度利用水平;促規模與提質量并舉,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能源保供工作,堅決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重大使命。我省立足以煤為主的省情,抓住煤炭增產保供、煤電“上大壓小”“三改聯動”、風電光伏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領域,提出多方面舉措,積極應對挑戰,強化能源保供,未雨綢繆推進條件成熟、發展需要的能源項目開工建設,夯實能源保供底盤,體現山西擔當。
我省積極推進煤礦產能核增工作,在確保安全情況下依法依規釋放先進產能,10座首批國家智能化示范煤礦全部建成,20座綠色開采煤礦建成,328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建成,煤炭先進產能占比突破75%。潞安高河百萬噸級膏體充填開采、太原煤氣化龍泉煤礦保水開采、成莊煤礦煤與瓦斯共采等多項技術國內領先。2021年全省原煤產量11.9億噸,增長10.5%。特別是堅決落實國家下達的電煤保供任務,成為全國煤炭保供的主力軍。
積極拓展晉電外送市場,2021年外送電量1234.7億千瓦時,增長17.2%,超額完成1100億千瓦時目標任務。2022年1月至5月,完成電力外送49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9%,目前全省電力外送至北京、天津、上海等14個省市,送達范圍之廣為歷年之最。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快,截至2021年底,風電裝機全國第4,光伏發電全國第7,風光裝機占比達32%;煤成氣產量94.1億立方米,增長15.6%;煤、電、氣產量均創歷史新高。
2022年,我省列入省級重點工程的能源領域項目82項,涉及煤礦、煤電、風光、抽水蓄能、新型儲能、非常規天然氣、電網工程(含匯集站)、新能源充電站、地熱和生物質能等9大領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太忻經濟一體化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張翔表示,能源領域重大項目是我省夯實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促進我省由傳統能源大省向新型綜合能源大省轉型的關鍵支撐。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抓好能源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和謀劃工作。
在潞安煤基清潔能源公司平臺科技成果展示廳,固態的煤變成了一種透明的液體,通過酒精燈靜靜燃燒,火苗持續穩定。無雜質、更清潔是煤制油的特點。
在噸煤到升油再到克化學品的嬗變和價值提升中,潞安180萬噸/年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造就了“點煤成金”的奇跡。該項目以潞安自產高硫煤為原料,采用國際先進技術集成耦合,實現了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
“統籌抓好煤炭清潔低碳發展、多元化利用、綜合儲運這篇大文章”,我省堅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方向,推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轉變,形成鋼—焦—化—氫、煤—焦—化—氫、煤—焦—碳素、煤—焦—精細化工等模式。中國電科(山西)碳化硅材料產業基地實現4英寸和6英寸碳化硅襯底的產業化,技術水平、產能規模及市場占有率均走到國內前列,是目前國內最大、山西省唯一的碳化硅材料生產基地。陽泉市煤層氣制備金剛石項目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中科潞安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鈷基固定床費托合成油蠟化學品在國內率先打通由煤到油的技術鏈條,關鍵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國內單線產能最大的年產1800噸T700/T800碳纖維生產線示范項目主線建設全部完工。
“我們所的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技術,攻克了高效燃燒與清潔排放的核心關鍵技術要素,燃燒效率高、原始排放低。”大同市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研究所以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特色和優勢學科為基礎,重點開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以及研發成果的產業轉化,目的是打造國際一流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該所規劃的第一批7套大型試驗平臺全部建設完成,并開始承接委托實驗任務,著重在煤炭燃燒和氣化、污染物超低排放、煤基固廢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或產品,建成國內一流的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創新基地。
在探索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路徑中,長治市按照產業高端化、產品差異化、生產集約化的發展思路,延伸煤焦化、煤電化、煤氣化等煤炭深加工產業鏈,發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專用化學品,構建特色現代煤化工產業體系,涌現出一批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生產出一系列高端化學品,推動煤炭由燃料向高端化工產品原料轉變。潞寶集團緊盯精細化工領域的高端技術,建成全球首個以焦化苯為原料生產己內酰胺和全球規模最大的錦綸短纖維項目,將“炭中抽絲”神話變為現實,開創了以煤基化工原料生產高品質合成纖維的先河,完成了由“黑”向“白”的轉變。
能源革命,探路領跑。山西將牢記領袖囑托,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在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中積極作為,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堅定擔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職責使命,奮力書寫能源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記者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