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
電話:0351-4378829
傳真:0351-4378829
郵箱:dibaonengyuan@163.com
官網:http://sdbeier.com
以下為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中宣部對外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33場,我們邀請到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先生,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先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發展與成就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還有: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先生,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于海峰先生。
下面,首先請莊少勤先生作介紹。
▲莊少勤(劉健 攝)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中宣部給我們這個機會,也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自然資源事業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入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自然資源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有力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十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嚴格保護耕地,有力保障資源供給,有效支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并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持續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勘查,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實現增長,煤炭、鎢等礦產品產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天然氣水合物(我們一般叫“可燃冰”)試采取得重大進展。依法依規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有力有序保障用地供給,有效支撐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城鎮住宅、公園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等用地大幅度增長,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十年來,我們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持續提升,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健全區域、項目節約用地評價制度,實行建設用地增量安排與存量盤活掛鉤機制(我們簡稱“增存掛鉤”)。嚴格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促進城鎮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高質量發展。2012-2021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40.85%,國土經濟密度明顯提高。按照節約資源和綠色發展要求,建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推動綠色礦山建設。 十年來,我們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草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有力促進了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新增圍填海,嚴格管控新增用島活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設立了首批國家公園,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得到整體保護和有序利用,我國自然資源稟賦多樣性的價值和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堅持系統治理,為自然生態守住安全邊界,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部署實施了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江河湖泊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增長到24.02%,沙化土地重點治理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十年來,我們著力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強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提升。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積極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建立覆蓋土地、礦產等主要門類的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在高質量完成第三次國土調查基礎上,編制完成了我國第一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總體形成。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放管服”改革,基于“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實施“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不動產由過去多部門分散登記實現了統一登記,全國所有市縣基本實現不動產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促進了營商環境的優化。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基于實景三維中國,推進數字國土、智慧國土建設。地質、海洋災害調查監測預警防治體系更加完善,降低了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定濕地保護法,修改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測繪法等,加強國家自然資源督察,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 十年來,我們深度參與國際合作,推動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全球治理,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積極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生態系統恢復十年”倡議貢獻中國力量。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共同發布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中國典型實踐案例。深入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的全球海洋與生態治理機制,實施“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的中國行動。積極發展藍色伙伴關系,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海洋合作關系,向南海周邊國家持續提供海嘯預警等公共產品服務。向聯合國捐贈高分辨率全球地表的覆蓋數據,支持并落實聯合國在我國設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 同志們,邁入新征程,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奮力開拓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記者提問 紅星新聞記者: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 ▲劉國洪(劉健 攝)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來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可以用五個“嚴”來概括: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 ▲李春良(欒海軍 攝) 人民網記者: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 在堅持源頭治理方面,我們首先加強規劃統籌,剛才介紹到,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中統籌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把我們國家生態功能極重要、敏感地區全部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比如我們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部在紅線里面。通過紅線的劃定,我們建立了國家“三區四帶”生態安全屏障格局,同時我們配合發改委等部門出臺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還有9個專項建設規劃,明確了到2035年,不光是生態空間,包括農業空間、城鎮空間,都要對生態問題進行系統性修復,所以首先在整個規劃上進行統籌安排,加強源頭治理。 二是加強系統治理,按照總書記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修復不是從某個單一要素,而是考慮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對于區域、流域進行系統治理。“十三五”以來,我們重點在“三區四帶”部署實施了44個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統保護修復工程,完成修復治理面積200多萬公頃,同時圍繞礦產資源集中分布區,特別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這些我們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涉及的地區開展礦山生態保護修復,修復面積達到了28萬公頃。此外,還深入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紅樹林保護修復等專項行動,共修復海岸線1500公里,濱海濕地3萬公頃。此外,我們還在鄉村通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來進行生態修復,促進鄉村振興。 三是堅持綜合治理,主要是建立生態保護修復的新機制,特別是出臺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政策,創新激勵機制、政策和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同時統籌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促進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出臺了其他相關的政策,比如“三區三線”里面三類控制線的管理政策,怎么體現生態優先,還有圍填海,國土綠化等方面,都有一些政策制度,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來推動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 四是堅持依法治理。形成生態保護修復法治建設新局面。這些年我們開展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國土空間規劃法、自然保護地、國家公園法以及涉及到土地、森林、草原、濕地、耕地、礦產等領域的法律法規制修訂,為生態保護修復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撐。 總之,這些年我們按照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要求,從以上方面開展制度的變革,為生態環境建設打下好的基礎。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 謝謝您的提問。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十年來,我們一年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任務圓滿完成,不動產登記服務質量、水平和效率不斷提升,有力保護了企業和群眾財產權,有效保障了不動產交易安全,可以說服務各行各業、造福千家萬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南方都市報記者: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 ▲張占海(劉健 攝) 謝謝你的提問。正像你說的,海洋經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貢獻。自然資源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發展也取得了新成效。 新京報記者: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 謝謝您的提問。大家知道,節約集約用地既是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必然要求,也是耕地保護的現實需要,意義十分重大。 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 這個文件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多規合一的總體設計和整體部署,文件明確要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同時明確,要按照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四個方面來推動落實“多規合一”。我主要從這四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中宏網記者: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于海峰: ▲于海峰(劉健 攝) 一是石油、天然氣新發現23個億噸級大油田和28個千億方級大氣田,非油氣礦產新形成32處資源基地。 海報新聞記者: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 封面新聞記者: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 感謝這位記者對國家公園建設的關心。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到今年正好是十年。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國家公園建設,宣布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宣布我國要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國家林草局和相關部門、地方黨委政府認真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扛起黨中央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和政治責任,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可以說,國家公園建設的成果已成為十年林草工作的最大亮點,也成為我國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最亮麗的名片。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文章來源:國新網,自然資源部,轉自:空間規劃手冊
(以上資源來源于國新網,版權歸原作者及原網站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處理)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 電話:0351-4378829 傳真:0351-4378829
郵箱:dibaonengyuan@163.com 郵編:030045 備案號:晉ICP備19013170號 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8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