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
電話:0351-4378829
傳真:0351-4378829
郵箱:dibaonengyuan@163.com
官網:http://sdbeier.com
礦山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尤其是露天開采,會嚴重破壞山坡土體結構,嚴重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與人畜生活飲用,嚴重污染礦區大氣,嚴重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失。故而,對礦山進行生態修復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結合當地水文、地理、氣候條件來進行的一項復雜工程。
我今天要說的,則是在根本性的物理治理之外,結合當地歷史進行文化治理和旅游轉型升級。對于污染性較小的礦坑,進行生態修復的案例很多,有的還做成了好的酒店,尤其是在靠近城市且城市缺乏土地供應的地方,如果這個城市本身缺少山地,或缺少湖泊,則更有進行旅游開發的必要。
近年山東菏澤發現兩個礦坑區域,在我看來,都已歪打正著,成為魯豫皖冀四省交界區域不可多得的頂級資源,如何實施旅游開發,我點到為止:
一個是山地采石形成礦坑。菏澤之名因歷史上菏山和大野澤而來,遺憾的是現在已經無山無湖,但歷史上曾有菏山,以及“四象”之山,由于缺少采石場,這幾座山除了菏山杳無蹤跡,其它四山的山體僅剩下邊緣地帶的輪廓,中間竟全部變成了山中天池,有的深達數十米,澄碧清澈——我已分別命名為青龍池、白虎池(雷澤)、朱雀池(鳳池)和玄武池,這正好跟當地深厚、深遠的上古文化積淀形成了契合點。
另一個是平原采煤形成塌陷區。形狀就是左右肺頁型的兩個大湖泊,而這里正好是歷史上消失已久的與湖北云夢澤齊名的北方大湖——大野澤所在地,這就有意思了。
礦山修復中的“城市雙修”是以探索市場為導向促進礦山生態修復。結合礦山改造、環境治理、達到生態恢復效果。
通過對廢棄礦山進行城市改造、礦山公園建設等,有效的還原山體修復效果。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是礦山改造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行動。
通過人工藝術干預,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已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礦山地質環境逐步好轉,歷史遺留問題正在逐步消減,生產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預防和監控。
廢棄礦山修復理念&技術
我國對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的研究起步較晚,開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才初步形成規模,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煤礦廢棄地和有色金屬尾礦庫植被覆蓋等。目前國內對礦區廢棄地的研究主要是與土地開發、土地整理相結合的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將廢棄礦山開發改造成工業用地、耕地、旅游景觀和旅游用地、倉儲用地、養殖用地、軍事用地等。
礦山修復經典10大案例
▼▼
1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位于湖北省黃石市鐵山區境內,"礦冶大峽谷"為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核心景觀,形如一只碩大的倒葫蘆,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
修復方案:通過生態恢復的景觀設計手法來恢復礦山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把公園開發建設的著眼點放在弘揚礦冶文化,再現礦冶文明,展示人文特色,提升礦山品位,打開旅游新路線,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的主題。
2
上海天馬山世茂深坑酒店
“深坑酒店”位于上海松江國家風景區佘山腳下,是一座深達80米的廢棄大坑,該深坑原系采石場,經過幾十年的采石,形成一個周長千米、深百米的深坑。這是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也是自然、人文、歷史的集大成者
3
上海辰山植物園礦坑花園
辰山植物園的礦坑花園利用采石礦的天然地形所建。園址內松江十二峰之一的辰山,曾作為開采建筑石材的場地,山體受到了挖掘的嚴重破壞。在生態修復與文化重塑的策略基礎上,將一處危險的、不可到達的廢棄地已經轉變為使人們親近自然山水、體驗采石工業文化的游覽勝地。
4
江紹興東湖風景區
紹興東湖的歷史,最遠可追溯到秦朝。秦漢時期,東湖一帶成為采石場,隋朝時開采達到頂峰。大規模的開山取石,經過千百年工匠的辛勞,東湖如鬼斧神鑿一般,成就了無數的懸崖峭壁。
修復方案:東湖利用原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資源,并且借助古典園林的造景手法,在采石場建起一座圍墻,將水面加寬,從而形成美麗的東湖。通過長期的人工修飾,如今東湖已經成為了一處巧奪天工的大盆景。利用原有自然環境“采石場”,加以人工修復,達到了自然與人工天然合一的效果。
5
唐山南湖生態公園
唐山南湖景區位于市中心以南,經過開灤130多年的開采,形成了對唐山市影響最大的一個采煤塌陷區。經過幾十年的沉降,塌陷區平均高度較市區低約20m,周邊居民陸續搬遷,這里成了人跡罕見的廢棄地。
自1996年起,唐山開始實施南部采沉區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改造為“南湖公園”。目前南湖公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融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為一體的大型城市中央生態公園。
6
湯山礦坑公園
湯山礦坑公園位于南京湯山國家旅游度假區美泉路以北,湯山山體以南,曾是湯山山體最大的廢棄礦坑——龍泉采石場。項目依托現有地形地貌,深耕湯山歷史人文與礦坑文化,充分利用區域內現有植被與礦山資源進行生態修復。
7
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園博園采石場花園
南寧園博園基址上有7個采石場,這些采石場極大地破壞了當地典型的丘陵風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們所展現出來的奇特、險峻、異樣和荒涼的景觀卻是獨特的,是在這片田園詩畫風景中出現的一種異質性的介入。
修復方案:深入解讀了每一個采石場的設計理念、植被修復的手段、人工介入的途徑、游覽體驗的組織,都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對廢棄采石場的生態修復和利用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
8
杭州良渚礦坑探險公園
良渚文化村南區是杭州首個礦坑公園,建成后公園中有一塊“五感”戶外兒童探險中心,在這個冒險區里將引進拉索、平衡山坡、聲響園、光影林等設計鼓勵孩子們返璞歸真,看森林、聽自然、觸摸大地、親吻泥土,用感覺來探索游玩。
礦坑公園的西面設計有百畝花海,長滿紫云英和油菜花的花海是孩子們玩樂的好去處。北端是個可容納7000人的大草坪,適合家庭聚會、燒烤等等溫馨的活動。
9
江蘇象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
江蘇象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位于江蘇省盱眙縣,曾為清朝后期開始露天開采的百年老礦,2002年關閉后全面進入地質生態恢復治理。
修復方案:以淮河風光和礦山復綠生態為依托,以保護和展示采礦、地質遺跡為主體,按照“一心、一館、五區"將公園建成集“礦業文化、科普體驗、觀光旅游、極限運動、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國家級礦山(地質)公園。
10
內蒙古扎賚諾爾礦區
據記載,扎賚諾爾露天煤礦自晚清起就先后由俄羅斯、日本進行開采,上世紀60年代扎賚諾爾露天煤礦在經歷數次改制后恢復正式生產,所以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百年礦山”。
歷經百年,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累計采煤約5200萬噸,但在為人類貢獻光和熱的背后,卻因常年開采形成了一個碩大的坑洞(礦坑面積約500公頃,采坑周邊堆砌成多個排土場,總占地面積1276公頃),當地老百姓習慣叫它“人造天坑”。
2016年,滿洲里市政府決定對這一露天煤礦進行關停。煤礦關閉后存在一系列安全和生態環境問題,如邊坡的穩定性、閉坑邊坡的生態恢復問題。2017年,滿洲里市政府與蒙草生態就扎賚諾爾礦山生態修復問題達成合作協議,以蒙草式礦山生態修復實現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綠色閉礦。
前期場地勘測做詳細,針對不同地質問題形成修復方案,后期就會事半功倍。蒙草科研技術團隊于2017年起對扎賚諾爾露天煤礦進行多次現場勘測,圍繞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生態恢復的關鍵問題,通過現場測繪、數值模擬與評估規劃設計等步驟對露天礦閉坑的邊坡穩定、場地平整修復、和生態恢復問題開展了分析研究,提出“邊坡控制—場地平整修復—生態恢復—基礎設施建設”的蒙草式礦山生態修復聯合技術方案。
這部央視報道的紀錄片中,生動地記錄了這群生態人,彎下腰、埋下頭,用2年的時間,讓一座百年老礦重新煥發綠色生機,發生生態蝶變的過程。
蒙草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生態修復綠色閉礦綜合解決土壤改良 、植物給水 、植物配植、井點降水、道路維修等問題。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 電話:0351-4378829 傳真:0351-4378829
郵箱:dibaonengyuan@163.com 郵編:030045 備案號:晉ICP備19013170號 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8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