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承擔的“膠西北重要控礦斷裂三維地震探測”項目通過評審;16日,四川省地質局召開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2024年第一次調度會;20日,地方政府、地質隊與科研院所在新疆聯合舉辦“阿爾金鋰等戰略性礦產找礦突破與礦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21日,湖北省天門市馬灣鎮便市村石鹽礦勘探項目施工現場,31米高的鉆塔下,鉆頭以每日20米的速度向地下挺進……
2024年,國際關鍵礦產產業鏈供應鏈格局變化加劇,資源輸入性風險和不確定性上升,加上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對一些關鍵礦產需求增大,我國建立安全可靠的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儲備體系的工作繼續加壓,動能凝聚、如箭在弦。礦產資源供應安全保障是國家經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礎,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今年的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強調,要繼續“加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提高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以此為目標,自然資源部門將進一步在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和關于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引下,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乘勢而上,接續奮斗,讓政策加力更精準,讓科技創新更高效,讓綠色發展更深入,讓合作之橋更堅固,讓礦產資源保供更有力。我國是全球礦產資源第一消費大國、生產大國和貿易大國,要想確保極限情況下國內大循環的穩定暢通,就必須確保滿足國防、民生等基本需求的礦產資源的有效供給。現階段,繼續深入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是強化我國能源資源安全和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中之重。2024年,自然資源部將多措并舉,針對諸多矛盾和問題,把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保障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清淤除障。推動加快實施戰略性礦產勘查。中央財政增加找礦突破資金投入,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項目部署對接機制,加大資金和技術力量統籌;加快構建區塊來源多樣、區塊評價快速、區塊出讓有序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區塊出讓力度,緩解區塊供需矛盾;加大石油、天然氣、鉀鹽、鋰礦等戰略性礦產資源礦業權投放力度,促進鞏固和新增一批資源基地。深入開展基礎地質調查和研究。加強礦產資源國情調查成果應用;強化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動態評估,全面實施各級礦產資源規劃,謀劃“十五五”礦產資源規劃;深化拓展地質資料匯聚集成與共享服務;開展戰略性礦產目錄評估與調整,做好礦產資源形勢分析和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加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大力推進“勇擔找礦突破重任,書寫地質隊伍新篇章”宣傳活動,宣傳地質隊找礦歷史功績和新一輪找礦工作成果,地質隊員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的先進事跡,以及地方政府部門創新制度、保障找礦的有效政策,助力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取得更大成果。強化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針對我國礦產資源品位低、埋藏深、難選冶礦產多的“家底”,繼續向科技要資源、向科技要效率:扎實推動深地與礦產重大項目,抓緊啟動首批立項項目部署,調動各類創新力量開展“大兵團作戰”;建好建強地質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部重點實驗室和創新中心;積極推動自然資源系統重大科研項目立項,組織開展礦產勘查開發全鏈條的科技攻關;開展新一批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推薦遴選,強化自然資源領域急需標準制修訂。其中,尤其要聚焦國家急需且找礦難度極大的共伴生、低品位礦,加強科技攻關和工藝改造,創新礦產資源分離技術,從已知已有資源中挖潛,使之與找礦突破雙軌并行,為保障能源資源安全保駕護航。2023年自然資源部密集發布礦業新政、釋放改革紅利的實踐證明,適時適度的政策是破解難題、加速發展的法寶。2024年,自然資源部將繼續以政策激發潛能、以改革破解難題,提高行政審批效率,規范繁榮礦業市場,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優化采礦用地審批,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的用地用林用草用海等要素保障;健全礦業權出讓合同管理,加強經濟手段管理,推動解決一批企業勘查進展緩慢、“圈而不探”等問題。加快推進戰略性礦產礦業權公開競爭出讓,引導和拉動社會資金投入戰略性礦產勘查開發,繁榮初級勘查市場;針對一些熱點礦種出讓高溢價成交的情形,完善競價規則,引導競買主體理性競價;對于“十四五”找礦目標任務中完成難度大和目標任務分解有缺口的礦種,實行“一礦一策”;修改完善地質勘查活動監督管理制度和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用管理制度。當前,生態保護與緊缺戰略性礦產勘查開采在很多地方還是個“兩難”問題,容易“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如何將“兩難”的對立變成“共贏”的和諧,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的嶄新課題。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前提下,特殊地區的礦產地調查、評價、儲備,必須有矩矱繩尺和行動指南。為此,自然資源部門將主動聚焦、深入研究,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紅線內差別化政策,保障戰略性礦產勘查和國家重大礦業項目實施;進一步研究完善在自然保護地開展勘查工作管理制度,針對不同地貌景觀提出開展綠色勘查的強制性技術要求。將綠色勘查開發進行到底,為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處理好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其核心是要構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滋養下的多元思維——既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又遠離生態環境紅線。建設美麗中國,首要舉措就是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中國式現代化框架內的礦業,也必須從源頭上強化規劃準入門檻,合理調控開發總量,優化開發布局,落實差別化管控措施,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文明底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科學邏輯中的必要一環。2024年,自然資源部門的綠色勘查開發將加快步伐。建立綠色勘查開發技術和裝備名錄,推廣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完善綠色勘查標準和技術體系;完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加大存量礦區接續投入,加強邊部、深部和共伴生礦挖潛,推進共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和低品位礦石、廢石、尾礦資源的綜合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繼續強化、深化、優化綠色礦山建設。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綠色礦山建設、礦山生態修復標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既要布局合理、環境美化,又要“三率”達標,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化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分類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在開展年度國家級綠色礦山遴選工作的同時,對已有綠色礦山進行實地抽查核查,強化動態管理。發展的中國與世界攜手共進。新的一年,中國將繼續書寫與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精彩故事。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國更要在能源礦產資源領域與世界各國架設互通之橋、友誼之橋,繼續以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為世界地質和礦業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2024年,我國將推進境外地質調查合作,聚焦重點礦種和重點國別,特別是有針對性地推進與一些資源優勢區域的合作;加強與周邊國家礦業合作;推動建設全球礦產資源數據庫,研究構建支撐“走出去”工作新機制,為中資企業提供有效服務。舉辦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加快“一帶一路”國際地學培訓中心和中國與上合組織、東盟等地學合作中心建設,推動建立中拉地學合作中心。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2024年,扛穩“嚴守資源安全底線”重任,自然資源部門將凝心聚力,以奮斗起筆,繼續書寫閃亮的找礦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