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
電話:0351-4378829
傳真:0351-4378829
郵箱:dibaonengyuan@163.com
官網:http://sdbeier.com
10月3日,新京報記者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獲悉,協會原會長王顯政表示,煤炭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常態。全國煤炭結構性不足與總量長期過剩的格局已經形成。從全國煤炭需求形勢分析,煤炭消費總量增長空間越來越小。
中煤協刊發的一篇《王顯政談煤炭工業發展70年!》文章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煤炭年產量由1949年的3432萬噸,增加到1978年的6.8億噸,再到2013年的最高點39.7億噸,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長期占比75%、70%,支撐了我國GDP由1978年的3645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0萬億元,年均增速達9%以上。
數據顯示,全國煤礦數量由上世紀80年代的8萬多處減少到2018年的5700處左右。建成了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1200處左右,煤炭產量占全國的80%以上;
王顯政表示,進入新時代,我國“以煤為主、多元發展”的能源方針不會改變,對煤炭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要更堅定。這種信心來自五個基本判斷。
王顯政指出,第一個基本判斷是:“兩個不變”,即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以煤為主、多元發展”的能源方針不會改變。第二個基本判斷是:煤炭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常態。全國煤炭結構性不足與總量長期過剩的格局已經形成。
王顯政表示,從全國煤炭需求形勢分析,煤炭消費總量增長空間越來越小。多家權威機構預測,全國煤炭消費峰值在42億噸至43億噸。目前,全國煤炭消費總量在40億噸左右。從全國煤炭產能情況看,截至2018年12月底,安全生產許可證等證照齊全的生產煤礦產能35.3億噸/年;在建煤礦產能10.3億噸/年,考慮有的煤礦批小建大等情況,全國煤炭總產能在48億噸左右。產能過剩態勢明顯。
王顯政認為,要著力推動煤炭行業實現“七個轉變”。其中包括促進發展方式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推動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促進煤炭產品由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重轉變;推動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建設,促進由不完全市場向完全市場化轉變。
(以上內容來源于新京報、煤文化,版權屬于原作者及網站所有)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 電話:0351-4378829 傳真:0351-4378829
郵箱:dibaonengyuan@163.com 郵編:030045 備案號:晉ICP備19013170號 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8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