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
電話:0351-4378829
傳真:0351-4378829
郵箱:dibaonengyuan@163.com
官網:http://sdbeier.com
近幾年進口煤占比持續提升:
從2016年供“給側改革”以來,我國煤炭產量出現大幅度下滑,供應有限而下游需求仍有增長,煤炭行業供需格局持續緊張,進口煤的補充作用逐漸突出2018延續增長勢頭,進口總量2.80億噸,同比增加3.6%,占國內總供給量的7.91%,占比再次有所提高;2019年1-10月,我國進口煤炭總量為2.76億噸,同比增長9.97%。
澳大利亞是我國煤炭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我國煤炭進口主要來源國是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蒙古,其中從澳大利亞年進口8000萬噸左右,占總進口量的42.5%,從印度尼西亞進口3500萬噸左右,占比28.75,從俄羅斯進口2500萬噸,占比14.5%,蒙古3300萬噸,占比13%。
進口政策“明嚴實松”:
雖然今年以來,進口煤政策管制政策較多,但進口煤的增速依然較快。主要是由于政府為了降低實體經濟用電成本,通過加大對國外煤炭的進口,帶動國內煤炭價格的下行,更好的有利于火電企業的盈利,從而為火電企業騰挪出降電價空間。同時疊加國家煤炭價格的大幅下跌,煤炭內外價差持續擴大,進口動力強勁,導致今年以來焦煤(1191, 20.50, 1.75%)的進口增速較快。
煤電聯動機制取消,將刺激沿海電廠加大煤炭的進口
在不考慮進口煤炭政策收緊的情形下,預計進口煤炭的增速會沿海地區的火力發電企業采購內地煤炭的成本相對較高,從而導致沿海的火力發電廠更多采購海外具備較高成本優勢的進口動力煤。
展望明年,預計降低實體企業用電成本的政策依然不會改變,所以預計煤炭進口政策依然會較為寬松,所以決定煤炭進口增速的主要原因就是煤價的內外價差,預計明年動力煤內外價差依然會維持高位,進口增速依然較快,預計明年進口動力煤的增速會有10%左右增長。
煤炭進口歷史情況
近幾年進口煤占比持續提升:
-從2016年供“給側改革”以來,我國煤炭產量出現大幅度下滑,供應有限而下游需求仍有增長,煤炭行業供需格局持續緊張,進口煤的補充作用逐漸突出。
-2017年進口總量達到2.71億噸,同比增加6.1%,占國內總供給量7.69%。
-2018延續增長勢頭,進口總量2.80億噸,同比增加3.6%,占國內總供給量的7.91%,占比再次有所提高;2019年1-10月,我國進口煤炭總量為2.76億噸,同比增長9.97%。
中國煤炭出口量逐年下降:2017年累計出口總量817萬噸,同比下滑7%;2018年累計出口總量僅有493.5萬噸,同比下滑達到39%,月均出口不足40萬噸,跟月均產量2.9億噸、進口2500萬噸相比,占國內的供給總量比例非常小。
各煤種進口數量
我國煤炭進口類型主要分為褐煤、動力煤、無煙煤、煉焦煤以及其他煙煤。從歷年進口數量占比來看,廣義動力煤(褐煤和動力煤)占比最大為62%,煉焦煤占比23.1%,無煙煤占比3.2%,其他煙煤占比14%。作為能源大類品種,動力煤在進口煤結構中一直居于主流地位。
從分煤種進口數量以及同比增速來看,2018年,褐煤累計進口9432萬噸,月均786萬噸,同比增長14.18%;動力煤累計進口7617萬噸,同比增長0.1%;無煙煤進口量自2017年出現下滑,2018年度繼續下滑,進口889萬噸,同比下滑33.7%;煉焦煤2018年進口6492萬噸,同比下滑6.38%。
煤炭進口國別
從煤炭總量角度來看,我國煤炭進口主要來源國是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蒙古。其中從澳大利亞年進口8000萬噸左右,占總進口量的42.5%,從印度尼西亞進口3500萬噸左右,占比28.75,從俄羅斯進口2500萬噸,占比14.5%,蒙古3300萬噸,占比13%
就動力煤來說,進口主要來源國是澳大利亞,占比高達67.3%,年進口量達到5100萬噸;其次是俄羅斯,占比為15.5%,年度總量1180萬噸;從印度尼西亞進口動力煤870萬噸,占比11.43%;從蒙古國進口300萬噸左右,占比4.9%。
澳大利亞是我國最大的動力煤進口國:澳大利亞年產煤炭4.3億噸,出口量達到3.7億噸,預計2018年出口量可達到4億噸,其中動力煤出口2.03億噸,同比增長1.5%,煉焦煤出口1.97億噸,同比增長11.5%。2018年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動力煤5125萬噸,同比增長8.4%。2019年1-10月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動力煤-5.8%,相較去年有所下滑。
俄羅斯是我國第二大動力煤進口國。2017年我國從俄羅斯進口動力煤1358萬噸,同比增長10.2%,2018年進口1184萬噸,同比下滑12.9%,2019年進口1272萬噸,同比增長15.9%。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煤炭整體呈上升趨勢,占比逐漸增加。
印尼是我國第三大大動力煤進口國。印尼年產煤炭4.6億噸,但主要是褐煤和煙煤,合計占比達到85%左右,年出口量為3.9億噸。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從印尼進口動力煤878萬噸,同比下降18.7%。
蒙古是我國第四大進口動力煤國家。2017年,我國從蒙古進口動力煤337萬噸,2018年進口311萬噸。由于蒙古國優質煤炭資源豐富,出口到中國的煉焦煤數據較多,2019年1-8月,中國從蒙古國進口煉焦煤2300萬噸,略低于澳洲煉焦煤進口量2308萬噸。2018年,中國從蒙古國進口煉焦煤2769萬噸。
煤炭進口區域分布及運輸路線
煤炭從具有相對成本優勢的區域流入我國:進口煤是國內動力煤市場供應的重要補充,尤其是對于遠離國內煤炭產地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以及華東沿海地區,其對于進口煤的依賴程度更強。
我國的煤炭進口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等沿海省市。
“陜西、山西、內蒙古西部的煤炭經鐵路運輸至北方沿海港口,再經水路運達南方消費地區的物流費用會接近甚至超過煤價本身。而印尼、澳大利亞的煤炭經海運抵達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費用則較為低廉。
我國東南沿海大型火電廠較多,且經濟較為發達,是我國主要的煤炭消費地,由于北方港口下水運往南方的動力煤往往滿足不了沿海電廠的用煤需求,故東南沿海電廠會大量采購進口煤。出于運輸成本以及我國消費地分布的考慮,各國進口煤的路線以及運煤船停靠港口也有所不同。
澳大利亞煤炭出口主要通過海波因特(HayPoint)、達爾林普爾灣(DalrympleBay)和艾博特港(AbbotPoint)、格拉斯通港(Gladstone)、紐卡斯爾(Newcastle)。
俄羅斯煤炭出口主要通過遠東港口、黑海港口、波羅的海港口、西北港口、遠東港口。俄羅斯向西出口的港口主要為黑海區域港口、波羅的海區域港口和西北區域港口,主要是銷往歐洲市場;向東出口的港口主要位于遠東港口,主要市場是亞太地區。
蒙古國出口煤炭,主要是通過中蒙兩國邊境口岸,其中主要的邊境口岸有甘其毛都口岸、策克口岸、滿都拉口岸、塔克什肯口岸。
印度尼西亞主要的動力煤出口地是加里曼丹省的南部以及東部多個港口,主要港口包括:東加里曼丹的三馬林達,以及南加里曼丹的塔巴尼奧。
煤炭進口政策回顧
我國煤炭進出口政策基本跟隨國內供需形勢轉變
#2003年及以前
煤炭供過于求,實行以出口退稅、出口創匯為主的出口導向型政策;
#2004-2013年
煤炭供不應求,寬進嚴出,從刺激出口轉向控制出口、刺激進口;
#2014-2016年
煤炭供過于求,寬出嚴進,從刺激進口到條件性限制進口;
#2017年以來
我國進口煤相關政策的變化多次引發市場關注,5月嚴控劣質煤進口;7月禁止二類口岸經營煤炭進口業務,年底進口煤限制暫時取消。
進口收緊
監管將從“政策層面”轉向“技術層面”
2015年1月1日,《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施行,當年煤炭進口量同比大跌30%,此后,政策文件頻頻提出嚴控劣質煤生產流通和進口使用,嚴格進口檢驗標準和程序,規范煤炭進口口岸管理。
#2017年7月:
從7月1日起,禁止省級政府批準的二類口岸經營煤炭進口業務,禁止低價劣質煤進口,保障國內煤炭市場
#2017年12月:
冬季用煤旺季,發改委口頭通知相關政府部門,暫時取消進口煤限制至2018年2月15日
#2018年4月:
重新開啟進口煤限制并首度對一類口岸進口煤進行限制,要求延長通過時間
#2018年10月:
國家發改委在廣州召開沿海六省關于煤炭進口會議,提出煤炭進口平控,進口煤限制再度開啟
#2019年1月:
各地海關恢復通過,進口數量暴增
#2019年2月:
東北港口及南方個別港口進口報關數量大增,對沿海港口進行限,延長通關時間
#2019年6月:
海關總署發文公布前五個月煤炭進口情況,加強對進口煤管理
#2019年7月:
各地港口限制報關,京唐港、曹妃甸港口額度接近極限
#2019年9月:
多地港口僅允許終端客戶報關,部分華東港口延長通過時間。
#2019年10月:
南方多港口額度告急,貿易企業禁止報關,生產企業一單一議,北方港口場地緊張,通過時間延長至60天以上
#2019年11月:
江蘇區域接到海關通知,12月份本地報關、異地報關均暫時被禁止;甘其毛都口岸各企業清單必須在三天內完成歸并申報,一經查出超期未申報就取消企業匯總申報資格,改為一車一報。
進口政策“明嚴實松”
雖然今年以來,進口煤政策管制政策較多,但進口煤的增速依然較快。主要是由于政府為了降低實體經濟用電成本,通過加大對國外煤炭的進口,帶動國內煤炭價格的下行,更好的有利于火電企業的盈利,從而為火電企業騰挪出降電價空間。同時疊加國家煤炭價格的大幅下跌,煤炭內外價差持續擴大,進口動力強勁,導致今年以來焦煤的進口增速較快。
動力煤進口需求依然強勁
內外價差對進口需求的影響:
在不考慮進口政策影響下,動力煤進來增速主要由內外價差決定:影響動力煤進口的因素有很多,最核心的影響因素是進口外煤的成本優勢,在動力煤內外價差擴大的時候,國內進口外煤的動力較強。2019年內外價差持續擴大,導致沿海地區進口煤成本比內地低,一方面是由于國外煤炭價格較低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進口外煤的物流成本較低。
內外價差導致幾年進口煤炭增速快速增長:由于2019年動力煤內外價差的持續擴大并維持在高位,價差達到80-120元/噸,進口煤的優勢明顯,導致我國進口煤炭的動力強勁,2019年1-8月我國進口煤炭的增速為8.63%,比2018年3.61%的增速顯著增長。
展望明年,預計降低實體企業用電成本的政策依然不會改變,所以預計煤炭進口政策依然會較為寬松,決定煤炭進口增速的主要原因就是煤價的內外價差,預計明年動力煤內外價差依然會維持高位,進口增速依然較快,預計明年進口動力煤的增速會有10%左右增長。
煤電聯動機制取消將促進沿海動力煤的進口
2019年9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明年1月1日起,取消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將標桿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會議決定,抓住當前燃煤發電市場化交易電量已占約50%、電價明顯低于標桿上網電價的時機,對尚未實現市場化交易的電量,基準價按各地標桿上網電價確定,浮動范圍為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
定價權:隨著發電廠標桿上網電價的市場機制放開,電廠對煤價的變動更敏感,發電廠的議價能力相較于煤礦強,對價格有壓制。
定價機制轉變,對經營效益不高的火電廠的利潤擠壓嚴重,導致火電企業加速退出供電市場,清潔能源對火電企業的擠壓趨勢和速度更快,勢必減少火力發電對動力煤的需求;
蒙華鐵路開通導致中部發電企業相對沿海發電企業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中東部發電產對沿海電廠的發電形成擠壓,電價放開以后,沿海發電廠優勢不在,發電規模會逐步萎縮,導致沿海高成本煤的需求下降,導致整體煤炭的成本重心下移。
在不考慮進口煤炭政策收緊的情形下,預計進口煤炭的增速會沿海地區的火力發電企業采購內地煤炭的成本相對較高,從而導致沿海的火力發電廠更多采購海外具備較高成本優勢的進口動力煤。來源:秦皇島煤炭網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 電話:0351-4378829 傳真:0351-4378829
郵箱:dibaonengyuan@163.com 郵編:030045 備案號:晉ICP備19013170號 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836號